原标题:《大盛魁》4集过后,全员“恶人”,缺敦厚精神,有戏说晋商嫌疑

9月11日晚间,电视剧《大盛魁》的第3集和第4集在多家卫视平台播出。我在对这部电视剧开局两集的剧评文章当中认为,这部电视剧敢于在历史大背景之下进行小人物叙事,反过来,小人物又影响大历史,大历史作用于小人物,因此,开局是非常不错的剧作内容。不过,经过4集剧情之后,我需要修订一下个人对于这部电视剧的评价。

综合来讲,我认为,这部电视剧出现了非常不应该的“错误”,在剧作角色塑造的时候,出现了全员“恶人”的局面,这批晋商,缺乏敦厚精神,很多桥段,实际上更像是对于晋商的戏说与讽刺。

先说一些他山之石。和《大盛魁》的创业模式相似的电视剧,还有《闯关东》和《走西口》等电视剧作品,最近两年的,可以添加上《运河风流》等作品。这三部作品,我们细细观看,会发现一个共性的特征,那便是,对于主角身上的“文化属性”的探讨。也正是这些文化属性,让他们创业成功。《走西口》当中,晋商儒雅,这种气度,尤为值得注意。

其实,这些他山之石的作品,都是以文化精神的方式去回答一个本真的问题,这些人,为什么可以创业成功。反观这次正在很多卫视播出的电视剧《大盛魁》,唯独缺少的,便是这种文化属性感。在这部电视剧的角色身上,是看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的。

《大盛魁》已经播出的前4集剧情当中,出现了近乎全员恶人的状态。男主角痞里痞气,好几十岁的人了,一事无成,仿佛有些小聪明,但这些小聪明到底哪里来的,说不清楚——他怎么知道用民夫运粮比用兵卒运粮便宜的?

包括且不限于男主角对女主耍流氓,这些角色塑造方式,当然是鲜活立体的。但是,这种立体需要基于角色有正面性格的前提之下。《大盛魁》开局的前4集,并未赋予男主角太多正面性格,他更像是莽撞汉,喜欢用痞子方式嚷嚷事情罢了。这样的角色,真的可以成就晋商传奇吗?

乔振宇饰演的另一位男主角,在第3集和第4集当中出现。这就是一个江湖骗子啊,盗取了骆驼队的财物罢了。对于这样的角色,真的可以成就晋商的一个商业帝国吗?靠着骗术成就出来的商业帝国,算是真的光明磊落吗?

吴连生老师带来的史大学角色,演得是真好。但是,这个角色也是典型的投机小商贩的意思,见利忘义,不顾及大家的生死,更是在长官面前像一条哈巴狗,在民夫面前,又装出耀武扬威的样子来。话说,这种角色,是真正的商业精明吗?编剧是不是对于商业精明有什么误解呢?

刘奕君老师带来的孙文举,更是小家子气非常,明明家大业大,却偏偏心眼子很小,更是一心想着在皇商当中实现商家和皇家的各种勾结。这样的角色,是缺乏基本的中国传统道德底线的。

目前《大盛魁》的开局4集当中,缺乏有中国传统道德精神的角色。这种全员“恶人”的模式,造成这部电视剧的开局,不像是为晋商著书立说,更像是对于古代晋商的一次辛辣嘲讽——比如说,史大学为了自己能够多赚几两银子,竟然故意给大家喝粥,不让大家吃饱。这样的晋商,还谈什么精神呢?

《大盛魁》在第3集和第4集的剧情当中,遇到了很多关键性的、见人性的问题。尤其是在进入沙漠之后,大家遇到吃不上饭的问题之后,史大学这样的晋商并未呈现出自己关键时刻的人性闪光点。我不认为这是成功的故事创作。相反,我认为,这是编剧创作上的失败,是编剧对于中国传统道德的无法掌握。

还是那句话,无论是《闯关东》,还是《走西口》,乃至于近期的《运河风流》,看似讲的是创业故事,实际上讲的都是人性故事,是人性在艰难面前的正确选择,这些主角们,都有着自己传统道德的精气神。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精气神加持傍身,他们才能够取得成功。

《大盛魁》把自己的角色们塑造成了没有精气神、没有仁义信仰的“家伙们”,让这些“家伙们”代表“大盛魁”或者晋商精神,似乎不是歌咏,而是戏说与讽刺。(文/马庆云)

更多

猜你喜欢

454
256
719
913
630
101
646
604
308
289
更多

相关热播

818
205
71
699
138
485
945
950
524
405

影片评论

来说两句吧...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